English

祖国高于一切

1999-06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河北日报记者 杨勇 穆俊华 本报记者 蔺玉堂 我有话说

3月31日,一架中国国际民航客机徐徐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,河北医科大学赴日留学女博士魏宁迫不及待地走下飞机。“到家了!”又一位留学博士回到自己的家乡。

废寝忘食孜孜不倦

桥本隆是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的著名教授,他虽然60多岁了,却坚持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实验室,晚7点回家,一年当中只休息元旦一天,几十年如一日。他这种对工作的执著和痴迷被同事戏称为:“桥本病”。

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从师桥本教授的姜玲玲对工作的痴迷超过了自己的导师。她每天8点30分准时到实验室,中午吃自己带的盒饭,晚上回宿舍,准备第二天的午饭,晚9点又返回实验室,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左右,一年四季几乎天天如此。在河北医大每个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都有同姜玲玲一样的经历。

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凭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,他们一个个先后度过了那漫长而艰辛的留学生涯,以孜孜不倦的苦读精神和聪明才智,在留学期间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。

姜玲玲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能催化D—羟脂酐辅酶A代谢的酶;张庆俊在世界上首次证实脑血管上存在着三叉感觉神经纤维;刘殿武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曼氏迭宫绦虫的CDNA和基因组DNA文库;温进坤的无过氧化氢酶血症研究填补了一项世界医学研究空白;闫蕴力在细胞遗传学领域的一项研究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……

统计资料显示,在国外留学期间,河北医科大学的30名博士、博士后在国际著名医学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近200篇,为祖国赢得了荣誉。

赤子情怀归心似箭

1992年4月,在得知自己的博士论文已获得通过时,冯威健没等参加毕业典礼,就登上了回国的飞机。4年了,他太想念祖国、想念母校、想念亲人了。

由于学习成绩突出,几乎每个留学生都有被导师挽留的经历。但这些留学生没有被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所吸引,毅然回到了祖国,回到了生养他们的燕赵大地。他们说:“回去,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,不回去,才需要理由。”

任雷鸣是信州大学第一个申请到英国心脏研究基金的留学生。为此,1994年12月他受聘伦敦大学神经研究中心研究员,从事博士后研究,合同期两年,年薪2.5万英镑。1995年底,课题刚进行到一半,他接到母校希望他尽快回国的信。为了加快课题研究,他当即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国内,然后只身返回英国夜以继日地工作,终于提前半年完成了课题。这时,有人劝他:再呆半年轻松轻松吧,反正年薪照样拿。任雷鸣没有这样做,于1996年5月提前七个月回到了母校河北医大。尽管个人因此少收入近18万元人民币,但他没有后悔。

1993年,当段惠军婉言谢绝导师的挽留,决意回国时,导师对他说:“你回去,我支持。二战后,日本也向美国等国家派出过留学生,大部分都回来了。最应该受到尊敬的是那些学成后报效祖国的人。”在回忆这些往事时,段惠军说:“知识没有国界,可科学家有国籍。一个知识分子,无论学术水平多高,如果不热爱自己的祖国,也不值得敬重。”

无怨无悔负重奋进

1996年初,留德博士马景学刚到医大第二医院眼科时,医疗科研设备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,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国内七十年代水平。

“如果等、靠、要,我可以找出十条理由不做事”。马景学在回忆当时的情景说。他没有观望,而是与全科同志团结奋斗,使设在二院的省眼病防治研究中心,一跃成为全省眼科的“龙头”,跻身全国先进行列。

应该说,科研经费短缺是他们回国后遇到的最大困难。除此之外,一些由于现行体制及管理环节滞后造成的问题,也给他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不便。目前正在从事过氧化酶体与衰老关系研究的姜玲玲,去年5月订购的一种试剂,到今年4月还未到货。而她在日本期间,同一试剂只需一个电话,不出几天便可送到。

对于国内外科研条件的巨大反差,归国博士们怎么看呢?用温进坤的话说:“我们承认差距,但必须有人来缩小差距。解放初期,国内的条件比现在更差,但一些知识分子不也回来了吗?我们承认落后,但正因落后,才需要人去奉献。我们不能等祖国富了再回来,而是要用我们的智慧、勤奋,去努力缩小差距,让自己的祖国也富强起来”。

温进坤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位归国博士,从1990年回国至今,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,他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领域顽强拼搏了10个年头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。作为第一主持人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,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,发表论文60多篇,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、973计划发展项目——心脑血管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课题组专家之一,曾荣获“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。在刚刚成立的河北医大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,他是指导导师之一。

如今他担任新组建的河北医大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校长,留给自己科研的时间就只有晚上和节假日了。他指导的四名博士生,一人出国继续深造,三人晋升为教授。与此同时,在他的带领下,河北医大的分子生物学学科已初具规模,培养了一大批人才。

努力工作,报效祖国是归国博士们的共同心愿。据不完全统计,十年来,河北医大归国博士共承担科研课题53项,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,28人晋升为教授。去年该校新批准的6个博士点有3个以归国博士为主要力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